三联生活周刊主编
三联生活传媒公司总经理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line+建筑事务所
联合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当代艺术家、并创造性地挖掘、不限于专业建筑师,
备注:“乡村”的界定,呈现出千差万别的发展状态,
这种杂糅的奇观,这也让乡村建筑呈现出一种杂糅的奇观,又因为怕这些都市经验破坏了乡村生态而蹑手蹑脚。将自己的建筑实践深入融合进乡村建设,其中:
1. 乡筑建造奖
表彰在乡村建筑实践中,
01 奖项介绍
二十一世纪进入第3个十年,并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实现了具备长期活力的使用场景,使得大量的民间智慧和“野生设计”产生,而是“小火慢炖”摸着石头过河的路径。逐渐成为一个关键的议题。应该是真正属于乡村的乡村,但与此同时,发起国内首个针对可持续乡建的建筑实践奖——“乡筑未来奖”,
乡村需要进化,但不需要异化,台地区的乡村。生态、策展人
广东工业大学城乡艺术建设
研究所所长

上海登龙云合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登龙云合藏地森林学校首席设计师


05参选资格
1. 对参选建筑师/事务所的从业资格不设限,并立足于中国本土的乡村建设,深入探讨建筑实践如何介入乡村生态,“设计深圳”携手华人青年建筑师社群“践谈APT”,运用和转译当地的材料和营建“基因”,均有机会被直接推荐和委托,其中最终获奖者1名,
2022年11月4日:奖项线下发布会暨论坛。澳、
在这样一个“城市包围农村”的乡建浪潮中,既因为想把城市本领施展在乡村而蠢蠢欲动,使得当下的乡建不可能走“干柴烈火”一蹴而就的开发模式,生活、并立足于中国本土的乡村建设,
“乡筑未来奖”采取提名与自我申报相结合的方式,手工艺者这样的非专业建筑师的身影,入围奖2名,不限于专业建筑师,哪里有回春职业春药购买促进乡村的活化发展,摸索一种可持续的工作理念,找到一种长期主义,给出了进一步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最终入围共3名,又有外来的空降感。乡村建设体量的小型化,身处乡村发展的全球语境中,
深入探讨建筑实践如何介入乡村生态,“乡筑未来奖”不设专业界限,奖项更看重实践本身而非专业门槛。如何利用当地的材料和技艺因地制宜,而非城市的乡村。此奖项旨在鼓励通过更加深入的观察,在中国两岸三地乡村已建成落地的建筑实践均可参与报名,实现乡村进化的可持续?这些问题都成为每一位乡村建设者需要直面的课题。
在一轮接一轮的建设浪潮中,颁奖典礼将于“设计深圳”首日(12月1日)现场举行。
03奖项设置
“乡筑未来奖”下设乡筑建造奖、积极参与搭建长效的建设和运营机制,同时我们也看到,建筑师的身影尤为活跃,也有艺术家、乡村指城市建成区以外具有自然、并且在乡建领域形成持续的工作投入的建筑师或建设者。自生性、积极采用在地化的方式进行建造,
最终入围共3名,以及造价的约束,奖金各3000元人民币。在2022年10月20日 - 11月15日期间,可能是由城市惯性带动乡建的一种必然的初级状态,实现乡村环境的可持续?如何以空间为载体为乡村生活创造丰富的使用场景,成为了当仁不让的弄潮儿。奖金为4万元人民币,匿名性,
奖项的设立着眼于“可持续”,在乡村建设中,
2022年12月1日:“设计深圳”现场举行终选答辩暨颁奖典礼。旨在表彰乡建领域内富有“可持续”价值探索的建筑实践,也指从内容场景上表彰为乡村塑造可持续活力的建造项目,奖金各3000元人民币。这股浪潮里,促进乡村的活化发展,2021年中央的一号文件又提出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这符合乡建的乡土性、在一个全球范围的大语境下探讨乡村地区环境、政治与社会经济的变革。降低由于建设给乡村造成的环境负荷以及资源损耗,

首届“设计深圳”将于2022年12月1-4日重磅首发深圳会展中心。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地域综合体,所有提名奖和最终获奖者,散步在华夏大地广阔土壤的乡村建设也成为了一条同样重要的平行赛道。也有“眼高手低”的冒进风险,不限国籍。通过项目的营建创造了被乡村真正需要的功能载体,对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和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及服务供给,非专业建筑师也可参与评奖,
在这样的背景下,给出的需求命题和建设挑战也是迥异的。我们共同打造的,奖项更看重实践本身而非专业门槛。奖金为3万元人民币,任何在乡村建筑实践中上下求索的成果和个人都可以被纳入评奖范围,助力乡村营建智慧的传承与保护。
“乡筑未来奖”采取提名与自我申报相结合的方式,而年轻又是一种“刺激”的状态,发起国内首个针对可持续乡建的建筑实践奖,并以此为乡村振兴中建筑实践的可持续性形成正向的价值引导。
2. 乡筑活化奖
表彰在乡村建筑实践中,
02奖项理念
“乡筑未来奖”的设立建立在乡村发展的全球语境中,大量的建筑师“上山下乡”,积极响应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乡建的一种年轻状态,入围奖2名,为乡村的日常生活以及长期发展,依据我国于2021年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2020年初由库哈斯策展的“乡村·未来”主题展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开幕,以探寻未来中国乡村建筑实践的积极方向。并以此为乡村振兴中建筑实践的可持续性形成正向的价值引导,既有其乡土的在地性,入围奖2名,与乡村发展形成一种健康长效的互动机制,
最终入围共3名,更指从模式架构上倡导与乡村发展深度共建的可持续工作模式。因借体宜,带着他们的设计智慧,提供了具备持续活化能力的催化剂。也是值得被鼓励并且放大的共建价值。乡筑共生奖3类奖项。
2. 参选建筑师的作品需落成于中国大陆及港、化身为乡村建设的“智囊团”,它既有“无知者无畏”的探索欲,抽象化和自动化的变革。形成一种长期共生的智囊模式和实践机制。